醉心小虫研究 胸怀家国天下 图为尹文英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图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10
“火山爷爷”刘嘉麒:笑看“地狱之门” 1987年7月,在去西昆仑山考察的路上遇到山洪,毛驴被冲到河里。 1993年1月,刘嘉麒在南极长城站附近的雪地里行走。 1998年1月,刘嘉麒在留尼汪岛富尔奈斯火山测量正在喷出的岩浆温度。受访者供图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0
“上天的仪器,不能出现任何故障” 宋克非在调试设备。受访者供图 20多年前,有个小女孩在学校门口等妈妈来接自己,从白天等到天黑。女孩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立即笑着跑到跟前说:“妈妈,我哪儿都没去就在这儿等你。” 20多年后,小女孩即将获...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0
她甘为“人梯”,奠基中国计算机事业 夏培肃(摄于1946年)。 “107机”全景图。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供图 许多人恐怕不知道,出身教育世家、一生恬静淡然的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年轻时是如何的血气方刚。 1947年夏天的一天夜里...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20
“大地良医”刘彦随:没有实践,哪来创新 刘彦随在毛乌素沙地现代农业双优工程观测研究基地。受访者供图 炎炎夏日,陕北黄土高原上,玉米、大豆、马铃薯郁郁葱葱。 而在10多年前,毛乌素沙地作为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地区,还是茫茫流沙。 站在地...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0
林秦文:与植物做朋友 在野外考察途中,林秦文除了会拍摄看到的植物,也不忘拍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图为林秦文镜头里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日乡。 林秦文在野外考察中拍下的胭脂花。 绵头蓟。本文图片均由林秦文摄 走进国家植物园南园,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20
周维善:做科研就要“痴、钻、迷” 周维善 上海有机所供图 1937年,14岁的周维善跟着父亲从浙江吴兴前往上海。 身后是香烟店里起早贪黑当学徒的蹉跎,前方是重返学堂的希望。这位绍兴后生,脸上写满了开心,哪怕一眼看到的生活依旧困苦。 读...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0
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团队:在天空丈量锦绣山河 新舟60遥感飞机 资料图片 团队成员在八一冰川透视探测任务中做VHF冰川探测雷达的安装与测试。资料图片 团队成员在高分航空系统应用校飞飞行试验中操作载荷设备。资料图片 团队成员在做多模态预处理实验数据...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0
同位素国重室党支部: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 藏北高原岩石圈演化与战略资源突击队野外考察留影。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开栏语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3年度“两优一先”表彰名单,在全院表彰100名优秀共产党员、4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0
给煤炭“变身”后,他又在惦记能源的未来 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刘中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 “谈不上‘最美’,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而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工作。”提及获得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感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10
李薰:善于“指兔子”的物理冶金学家 李薰(1913.11.20—1983.3.20),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1937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00
活该爆红!出身农民,拒做高官,落选院士,却被叫人民校长 7月2日上午,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长王树国致辞时大雨骤降,党委书记卢建军立即为其撑起雨伞,这感人的一幕一时传为佳话,这个典礼也被称为“给毕业生最好的一课”。 论级别,两人平起平坐;论年龄,王校... 学者风采 2年前0230
他只是个普通人 冯端 资料图 6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百年诞辰纪念会结束后,记者拨通了冯端女儿冯少彤的电话。表明来意后,冯少彤笑了笑,淡淡地说了一句:“其实我觉得父亲就是个普通人。” 在学界,冯端并不普通,反而是专...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60
曹宏斌:为工业增添一点“绿” 曹宏斌在位于新疆吐鲁番的工程现场。受访者供图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重化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减污降碳、提质增效,这一八字方针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领域绿...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0
接力“逐日”勇攀登 四代科研工作者、12万多次实验、10余次创造世界纪录……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屡获重大突破,今年4月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新世界纪录,这...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年前0200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科研团队:面向科技前沿打造人才高地 2007年11月,北京谱仪Ⅲ安装完成后,王贻芳(前排左一)与部分参研人员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科研团队在讨论科研问题。资料图片 工作中的团队成员。资料图片 北京谱仪Ⅲ的子探测器——漂移...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0
杨春和:敢向地下要空间的“能源卫士” 杨春和(左一)在湖北云应盐矿进行技术指导。陈继荣/摄 20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始终专注于做一件事——开展盐穴储气研究,向地下要空间。 “为什么要在地下盐穴储...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70
一对科研伉俪六十载的专注与痴迷 退休后,两位老人每天依旧挽手上班。 老伴儿去世后,叶昌媛独自坚持上班。张轶佳/摄 2022年4月,病中仍坚持工作的费梁。 2021年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礼赞盛典结束后两人留影。费幼聪供图 父亲费...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10
曾志刚:探海问底追热液 2018年4月,曾志刚获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受访者供图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海底、海岸,是人类乃至海洋生物的生存之“盆”。探海之路总是与艰辛为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曾志刚的研究道路也是如此。他...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0
用科技守护大江大河的“健康”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生态技术工程中心团队成员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从奔腾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到位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丹江口水库……有江河湖泊的地方,几乎都能看见...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90
微观世界的追光者 徐健(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供图 仰望夜空,星河浩瀚,而在生命科学领域同样存在一片“星海”。那是数不尽的细胞构筑的世界。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10
火了!上海“男神”教授:发表230余篇SCI,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近日,上海大学理学院张登松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张登松,上海大学教授,理学院常务副院长。201... 学者风采 2年前0170
倾尽热血献航天 甘为人梯育桃李 陆元九 资料图片 “殚精强国,一缕英魂存海宇;竭虑宇航,满腔热血贯云天”“倾尽热血献航天,甘为人梯育桃李”……2023年6月12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0
王大成:为环境“看病”的遥感人 王大成 受访者供图 如儿时所愿,王大成当上了“医生”。不同的是,他是给环境“治病”,遥感技术则是他的“诊断仪”和“听诊器”。 而今,王大成已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70
透过“天眼”望向宇宙更深处 李菂(左四)与团队成员在FAST总控室。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及其团队成员的办公室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一栋办公楼的五层,一出...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90
八旬“火山院士”刘嘉麒:一直在路上 刘嘉麒院士在办公室。 82岁的“火山院士”刘嘉麒,近期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当选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这是一位非常前卫的爷爷。几十年前就经常脚踩登山鞋,戴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50
张懿:踔厉奋发 “懿”心报国 张懿 张懿(右四)与科研团队在实验室。 2006年,张懿(右三)在山西铝厂指导工作。 2007年,张懿(左一)与陈家镛院士(中)、李佐虎研究员在示范工程现场。 2003年,张懿在重庆示范工程现场。 张...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90
从厨师自考博士成为大学教师,他23年奋斗史火了:坚持梦想,做想成为的那个人 “一定要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 不惑之年过后,韩雷把自己近乎一半的人生经历浓缩为这句话,并打算用余生继续践行它。 一位只有中学学历的厨师,辞职后一路“开挂”:从自考专科到本科,考研后又读博,最终毕业... 学者风采 2年前0160
新中国首届院士,中国物理学界泰斗——饶毓泰 江西临川以频出才子而远近闻名,但多为文人骚客,科学界人士少之又少,饶毓泰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多番查阅资料了解到,饶毓泰早年便设计了新型低压电弧光源... 学者风采 2年前0140
田一超:数学王国的“攀登者” 田一超 受访者供图 一个普通人能否登上数学的塔尖? 数学家田一超说,他可能算不上“天才”,但他的经历或许能给很多人带来希望:没有奥数金牌也可以从事数学研究。 和他大约同一时期进入大学的有张伟、袁新意...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