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明:“地下珠峰”攀登者

王秀明在2023年国际超声大会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9月中下旬,2023年国际超声大会在中国召开。闭幕式上的民乐表演完毕,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研究员王秀明长舒了一口气,“筹备...
2个月前
0230

这辈子与地图结缘

陈昱在翻阅地图集。人民日报记者王永战摄 年过九旬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原研究员陈昱,从事地图编制工作数十年,从国家地图集到省份地图集,从遥感地图集到专题地图集,从纸质地图集到电子...
2个月前
0340

逐“光”而行一甲子

匡廷云院士(中)在与青年科研人员讨论实验进展和方案。 匡廷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留影。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人物小传 匡廷云:1934年12月生,四川资中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
2个月前
0180

崔建国:15年醉心于冷门的“蛙语家”

崔建国(右三)和团队。受访者供图 你觉得蛙的叫声是怎样的?是“呱呱呱”还是“咕咕咕”,抑或“嘚儿、嘚儿、嘚儿”?可能一般人听到或了解的蛙叫不过就两三种,但研究发现,每一种蛙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其中的丰...
2个月前
0190

郄秀书:“操控”雷电的女科学家

郄秀书(右三)和她的团队。受访者供图 郄秀书被同事和朋友们戏称为“雷母”,是可以“操控”雷电的女科学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郄秀书因在“青藏高原雷暴以及雷电与人工引雷研究方面的突破性...
2个月前
0210

李林:爱笑爱美爱科研    

李林与丈夫邹承鲁。邹宗平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M楼的院士墙上挂着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位满头银丝、戴着金丝边框眼镜的女科学家开怀大笑,让观者如沐春风。 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
2个月前
0370

陈晓亚:与植物相伴40年

陈晓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和研究人员研讨。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陈晓亚在人工气候室指导学生。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陈晓亚(前)在三亚棉花南繁基地观察实验材料。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陈晓亚,1955年8月生...
2个月前
0310

他用10年科研马拉松追上对手

王帆(左一)、卓彦(左三)、胡一南(左四)与头戴穿戴式原子磁力计脑磁图的受试者(左二),在传统脑磁图(上方圆柱状设备)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历经10年,王帆终于看到了这场“科研马拉松”的曙光。 2012...
2个月前
0280

怀科学报国志 干惊天动地事

晚年的钱三强在办公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父亲钱玄同为钱三强书写的“从牛到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钱三强在法国法兰西学院用可变压力云雾室做实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钱三强(右)回国...
2个月前
0330

用专注回答科学问题

周俭民在实验室观察实验样品。赵永新摄 2023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周俭民与他的合作者西湖大学教授柴继杰,奖励两位科学...
2个月前
0160

韩布兴:做勇于担当的“绿色使者”

韩布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供图 “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全心全意做科研。”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韩布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30年来,他勇担为国家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时代使命,在绿...
2个月前
0190

张永亮:在最高最冷的地方采冰芯

2020年,张永亮在阿尼玛卿山5800米垭口钻取冰芯。 2004年,张永亮(左一)等参加第21次南极科考。受访者供图 “在最高、最冷、最危险的地方做最苦的事。”回顾自己二三十年来的工作,张永亮用了“四...
2个月前
0200

辨草识木 绘图修志

1962年,王文采在四川折多山采集植物标本。作者供图 王文采手绘植物图谱。作者供图 王文采主持编写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作者供图 王文采 作者供图 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组织召开植...
2个月前
0180

陈良富:“爱折腾”的科研挑战者

陈良富展示书法作品。宋潞/摄 “你有没有觉得,这几年蓝天越来越多了?” 这是互联网上一位网友的提问。不知从何时开始,“随手拍蓝天”成为人们分享日常生活的热门话题。 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中国...
2个月前
0180

郑守仪:一见钟情有孔虫

郑守仪(右一)少女时代的全家福。 1979年,郑守仪(前排右一)随中国海洋学、气象学、渔业研究和管理代表团赴美国考察访问。 上世纪60年代,郑守仪在绘图。 郑守仪在雕刻有孔虫模型。 郑守仪(1931...
2个月前
0180

“90后”追光者:挑战科学极限

论文被《科学》接收了。收到通知的那一刻,郭相东知道自己3年前的那个决定做对了。 当时,他放弃来自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高薪职位邀约函,转而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年前
0190

雷加强:给沙漠“把脉问诊”

雷加强 受访者供图 他跟沙漠打交道41年,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沙漠腹地的震撼;他将中国的防沙治沙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
2个月前
0470

与小鱼小虾相伴65年的科学大师

刘瑞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供图 梅贻琦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我国已故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就是海洋生物领域...
2个月前
0190

洪义麟:斑斓世界里的追光者

洪义麟 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洪义麟,是一位衍射光栅研制专家。但在同事眼中,他不仅是一位工程师,更是缺什么设备就能想办法造出什么设备的能工...
2个月前
0210

毛方园:探索哺乳动物进化的奥秘

毛方园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CT实验室扫描标本。受访者供图 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毛方园时,她刚从内蒙古野外考察归来。短暂的停留后,她又将奔赴下一个考察地点。整个夏天...
2个月前
0190

煤炭清洁利用的“魔术师”

“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而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工作。”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得知自己获得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谦虚地说道。 40多年来,刘...
2年前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