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网站是一个专注于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相关资源信息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首页,简洁明了地呈现了资源库的核心信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资源库的简介,让用户快速了解到其于 2019 年 6 月获科技部、财政部批准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并联合其他重要研究所共同打造。其建设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遵循 “优化、整合、共享、效益” 原则,涵盖种子库、生物样本库、疾病动物模型库和信息数据库 4 个关键模块。这一简介为用户勾勒出资源库的整体架构和发展方向,使新用户能迅速把握其重要地位和功能定位。
资源库的资源展示板块是网站的核心亮点之一。在动物资源方面,详细列出了截止 2023 年底所保存的猕猴、食蟹猴、滇金丝猴、平顶猴、熊猴、红面猴、狨猴、蜂猴 8 种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以及树鼩的数量,超过 10000 余只。每种动物都配有简要介绍,包括其生物学特性、在实验研究中的常见用途等,方便科研人员根据研究需求筛选合适的动物种类。对于生物样本资源,展示了拥有 41000 余份的器官、组织、细胞、核酸等样本,科研人员可以从中获取灵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样本开展创新性研究,并且网站提供了部分样本的详细参数和获取途径咨询方式。在疾病动物模型方面,涵盖了艾滋病、帕金森、抑郁症、新冠肺炎等 24 种疾病模型,详细说明了每种模型的构建方法、表型特征以及应用案例,为研究相关疾病的科研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有助于加速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进程。
数据资源部分同样丰富多样。网站呈现了 128000 余份基础信息、生理生化、遗传、表型、组学、影像学等数据,并建立了多个专业数据库,如猕猴核磁共振数据库、猕猴和食蟹猴血生化及血常规数据库、树鼩全基因组数据库等。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网站申请访问权限,利用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生物学规律和疾病关联因素。
人才队伍板块展示了资源库的强大科研实力后盾。拥有 73 人的高水平团队,其中正高级职称 10 人,副高级职称 7 人,还有多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基石研究员、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等高端人才。他们的研究方向和代表性成果也在网站上有所介绍,为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
在科研成果与应用板块,网站梳理了建库以来在非人灵长类和树鼩战略资源保存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技术以及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作用等。这些成果的展示不仅彰显了资源库的科研实力,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借鉴范例,激励更多的创新研究。
网站还设置了服务与合作板块,详细介绍了资源共享的政策和流程。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按照规定申请使用资源库的动物、样本和数据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合作研究的渠道和方式,鼓励各方共同参与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相关研究,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 “十四五” 规划展望部分,明确了资源库未来的发展重点和目标,让用户了解到其将持续致力于非人灵长类和树鼩战略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研究,不断提升种质资源品质和技术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建成国际一流资源库。这也为科研人员和相关企业提供了与资源库长期合作的信心和方向。
总之,国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网站是一个集资源展示、科研成果分享、合作交流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对于推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相关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国内外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宝贵的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