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个月前发布 38 0 0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所在地:
中国
收录时间:
2025-02-24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专注能源环境先进材料绿色化工的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其前身为 1954 年大连的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1961 年扩建为煤炭化学研究所并迁至太原,1978 年定名为现称。


建所以来,山西煤化所致力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突破先进材料瓶颈。“十四五” 期间,聚焦煤炭高效低碳利用等四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截至 2023 年底,在职职工 519 人,专业技术人员 456 人,汇聚众多人才。


该所拥有太原桃南、小店两个园区,设有多个国家级、院省级研发单元。作为 1981 年获批的首批学位授予单位,有众多硕博导师,设有多个学科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 396 人。


山西煤化所主办《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和《新型炭材料(中英文)》,均被核心期刊收录,与 Elsevier 合作出版英文网络版,且屡获荣誉。在科研成果上,获各类科技奖 247 项,国家授权专利 865 项。


未来,山西煤化所将以人才为核心,以项目、合作为抓手,以平台为保障,实施 “率先行动” 计划,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快现代化研究所建设。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纳米科技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技术的无缝过渡;开发智能型微观医疗诊断技术和微观治疗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的电子,离子和带电分子在固体,液体和大分子中的运动方式,来设计新的固体纳米器件,合成新型分子器件和分子互联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人类和其他动物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方式来设计构造新型计算机;利用纳米材料生长技术和纳米器件制造技术,利用相位控制工程,研究和开发纳米尺度二维和三维无源或有源的声场,毫米波,红外光波,紫外和X射线的相控发射,接收和成像系统。利用这种系统,结合动物昆虫的复眼等仿生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全息成像,关联存储,模式识别,形成对多个运动目标的闭环监控,这将成为微观医疗设备领域,航空航天,汽车防撞系统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利用高精度纳米材料生长和工艺技术手段,来改进传统微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提高集成电路产品性能,特别是提高微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重点研究热带边缘海海洋水圈-地圈-生物圈圈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其对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发展具有南海特色的热带海洋资源与环境过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以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海-陆-气相互作用与环境安全、边缘海与大洋板块相互作用和岛礁工程环境保障为战略主题,聚焦生态文明和国防安全建设工程,着力突破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