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确定月球最古老撞击遗迹形成于42.5亿年前

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意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研究,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确定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遗迹——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于...
2天前
010

科研人员揭示免疫检查点LAG3活化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皞鹏课题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Dario Vignali课题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孔燕课题组及百济神州沈志荣团队合作,首...
2天前
020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青藏高原湖泊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水资源组成之一,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水循环,在支撑生物多样性、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极具价值。湖泊变化对气候和流域水文变化敏感,影响湖泊生物地球化学条件,可对水安全...
2天前
020

高效水全分解反应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联合研究员范峰滔等,在铁电材料光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通过精准调控铁电材料表面结构,揭示了限制其水分解效率的关键因素,实现了高效水全分解反应,表...
2天前
020

生物质电催化还原提值研究获进展

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对可再生碳资源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糠醛是代表性的木质纤维素衍生的生物质平台分子,其主要的下游产物为糠醇。糠醛通过电催化还原过程制备糠醇,是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工艺...
2天前
020

离子选择性忆阻器研究获进展

忆阻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器。忆阻器作为仿神经器件,在类脑计算和脑机接口等领域颇有潜力。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萍课题组致力于流体忆阻器研究,在器件构筑、传输原理与应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
2天前
020

研究提出微波驱动催化废塑料回收增值利用策略

回收废弃塑料有助于环境修复和相关产业发展,但现有技术难以直接回收受污染的混杂废塑料,需在回收前对其进行分拣、清洗等预处理。而预处理过程成本高、耗时长和耗能高,同时回收后的塑料通常导致质量降低。相对塑料...
2天前
020

光谱式呼气分析仪研制获进展

呼气分析具有无创、便捷和快速等优势。有研究发现,人的呼出气体含有20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且与疾病与代谢异常相关。同时,碳-13同位素、一氧化氮、甲烷和氢气等呼气标记物检测通过相关认证并应用于临床。但...
2天前
010

研究揭示核小体乙酰转移酶NuA4的动态机制

组蛋白乙酰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在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调控和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表观遗传调控中的大部分组蛋白修饰酶具有位点特异性,即一种修饰酶只对组蛋白尾部的某个...
2天前
020

宽光谱光电突触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传统的视觉系统因串行处理方式导致功耗增加和信息延迟等问题,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神经形态视觉系统因低功耗、高数据处理速度等优...
2天前
030

可定量降解全碳主链高分子创制研究获进展

以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等为代表的全碳主链高分子是产量大、应用广泛的合成高分子。全碳主链骨架赋予聚合物材料良好的物理和加工性能、耐化学腐蚀和耐久性、电气绝缘性能。但是,由于C-C键性质...
2天前
020

研究揭示尿路上皮癌进化的核心基因密码

尿路上皮癌是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多灶性生长、高度遗传异质性等特点。目前,驱动尿路上皮癌异质性演化的遗传机理尚未阐明。 近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中外团队协同攻关,在尿路上皮癌研究领域...
2天前
010

研究发现植物光形态建成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作为重要的环境信号,光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当植物幼苗出土见光后,光信号迅速激活光形态建成,表现为下胚轴生长抑制、子叶张开变绿以启动光合作用。这是植物早期生长...
2天前
010

DNA数据活字存储打印系统研发成功

在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海量数据是AI解锁大模型的钥匙。当前,硬盘、磁带、U盘等硅基存储介质存在寿命短、能耗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DNA作为天然的数据信...
2天前
020

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绿色技术而备受关注。但是,CO2RR的效率和选择性受到传质的影响。在电极表面,二氧化碳的传质能力决定反应物的供应效...
2天前
010

研究揭示重离子治癌重要微观机理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在生物分子团簇中观测到重离子辐照导致的分子间能量及质子转移级联机制。这一机制被认为是重离子治癌生物学效应优异的重要...
2天前
020

研究揭示亚洲高山区冰湖水位空间格局与变化速率

亚洲高山区发育着规模仅次于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其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多。这使得该区域冰川物质加速消融,冰湖数量与面积显著增加。同时,该地区下游密集分布着人口与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全球最易受冰湖溃决洪...
2天前
010

研究揭示植物与熊蜂传粉互作的共振关键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红研究团队联合中山大学以及美国、瑞典的科研人员,以列当科马先蒿属植物为模型,整合生物力学、昆虫行为学和传粉生态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发现了花与熊蜂之间的共振关键点,揭示了...
2天前
010

研究揭示能量跨膜运输新机制

所有生物体都依赖能量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而ATP(腺苷三磷酸)则是细胞内的主要能量货币。过去40多年研究发现,能量代谢缺陷的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可以从宿主细胞获取ATP,但具体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 中...
2天前
030

海洋混合与气候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揭示了海洋次表层混合对中部型(CP)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的非绝热正反馈机制。 ENSO是海洋-大气系统最显著的年际变化。21世纪以来,伴随着CP ENSO增...
2天前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