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坚持创新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聚焦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新生物、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突破领域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重大创新成果和系统解决方案,在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青岛能源所拥有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工程共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学科培养体系。
020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主战场,围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与环境监测和评估、新疆和中亚矿产探测与环境治理、干旱区战略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新疆农牧民增收和区域发展等研究。
019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生物所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生态环境建设、生物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食品-人类健康-水资源安全中的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与集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基础、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019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是从事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30年1月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7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5月又分建成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
019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重点研究热带边缘海海洋水圈-地圈-生物圈圈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其对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发展具有南海特色的热带海洋资源与环境过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以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海-陆-气相互作用与环境安全、边缘海与大洋板块相互作用和岛礁工程环境保障为战略主题,聚焦生态文明和国防安全建设工程,着力突破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018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从事生物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领域生态发展的科研机构,2012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2012年11月29日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
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