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常林团队在光子芯片时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2月25日,电子学院常林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李王哲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Electronic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comb-synchronized o...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初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多巴胺对Tau蛋白的保护性修饰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王初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聪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
北京大学工学院宋柏研究员团队建立Big-MEMS热测量新方法
近几十年来,各种微机电系统(MEMS)的快速发展为微纳米尺度热输运的精密测量奠定了新基石,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可能性,其应用范围甚至涵盖了亚纳米特征尺度的单壁碳纳米管和单原子层石墨烯等多种颠覆性...
北京大学工学院彭雨粲团队建立用于探究热调控锂沉积机制的优化相场模型
传统的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在接近其理论的能量密度极限,然而现有的锂电池能量密度远未达到不断发展的储能市场需求,发展以高能锂金属作为负极材料的锂金属电池对未来储能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受限...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冯旭、刘川团队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计算前向康普顿散射振幅中的减除函数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冯旭和刘川教授领导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格点QCD)研究团队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靳路昶教授合作,精确计算了前向康普顿散射振幅中的关键物理量——减除函数(subtract...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俞妍课题组在野火的驱动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俞妍助理教授课题组在野火的驱动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2025年2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对流潜势和燃料丰度补充近地面天气,调控全球野火》(“Convective po...
北京大学环科学院杨武霖课题组基于电极三相界面调控与气泡屏蔽作用实现无膜电解槽中高浓度过氧化氢合成
论文封面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可以通过双室水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还原反应可持续合成,目前提高电化学H2O2生成量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提高阴极的催化活性和优化阴极结构,但在...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Seungjoon Oh合作论文在RAST发表,研究董事会会议前后外部董事的内幕交易行为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Seungjoon Oh的合作论文“Outside Directors' Insider Trading Around Board Meetings”(《董事会会议前...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宋晓东团队揭示青藏高原隆升机制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形起伏低的高原。作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新生代碰撞、会聚的直接结果,它可以说是板块构造运动最为壮观的地表形态,而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探索的一个焦点...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叶韦明副教授合作论文在《新闻实践》发表,研究算法驱动的内容平台如何改变新闻行业
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叶韦明副教授的合作论文“Making Laughter: How Chinese Official Media Produce News on the Douyin (Ti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