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科学家利用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完成南极冰盖探测实验

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工作部署,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分辨率极区冰冻圈主被动微波探测技术”于近日...
2天前
020

微波散射计观测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徐星欧与荷兰皇家气象局研究员Ad Stoffelen,在微波散射计高精度风场测量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Geoscience and ...
2天前
020

金星弓激波位置变化及物理机制获揭示

金星等离子体环境为探索基本等离子体物理过程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如无碰撞弓激波的形成与变化。当磁声速太阳风被金星电离层阻挡并随后减速到亚磁声速度时,便形成一个弓激波。磁流体力学理论提出,无碰撞弓激波是朝向...
5个月前
020

空间中心在宽带圆极化超表面阵列天线研究中获进展

圆极化天线具有抑制法拉第旋转效应、减小雨雾干扰、抗多径干扰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导航和雷达等系统中。在实际应用中,高增益天线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而阵列技术是实现高增益天线的直接有效的方式。与窄带...
2天前
020

“微笑卫星”完成正样研制 即将赴欧整星集成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简称“微笑卫星”)工程通过评审委员会卫星正样研制总结评审暨卫星平台正样起运评审。这标志着“微笑卫星”工程已完成...
2天前
020

空间中心等在月球阿波罗盆地深部结构与地质演化方面获进展

我国嫦娥六号携带1935.3克月球阿波罗盆地样品返回地球。这是世界上首次从月球背面返回的样品,对于探索月球的二分性和整体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嫦娥五号相比,嫦娥六号采样区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演化历...
2天前
020

空间中心实现月球极区撞击坑迷你尾迹的三维混合PIC模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也是人类深空探索的第一站。近年来,月球极区撞击坑的永久阴影区可能存在水冰分布的观点,成为国际月球探测和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地形遮挡,极区撞击坑附近的空间环境比较复杂。一...
2天前
020

空间中心等揭示火星附近流相互作用区演变特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通过航天器观测在内日球层流相互作用区(SIRs)的形成和初始动态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而对1天文单位(AU)以上流相互作用区的演化知之甚少。作为空间天气的驱动因素,火星...
2天前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