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等研究院

...

面向星地通信下行链路的弹性频谱感知技术提出

随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向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目标迈进,星地通信成为实现全球无缝连接的核心支柱。然而,大规模低地球轨道卫星部署带来的频谱资源稀缺与高动态信道环境的叠加效应,制约频谱感知技术的精度和...
1天前
010

二氧化碳电合成多碳产物研究获进展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被视为实现高质量“碳循环”的关键路径。其中,将CO2高效转化为含两个碳原子以上(C2+)的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经济价值。然而,现有Cu基催化剂面临高电流密度下传质受限...
1天前
010

废塑料升级回收和循环利用研究取得进展

全球废塑料快速增长,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目前,物理回收所得产品价值较低,而化学回收作为能够实现废塑料循环能源转化的方式备受关注。 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王慧和高级工程师罗虎团队,提出...
1天前
010

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绿色技术而备受关注。但是,CO2RR的效率和选择性受到传质的影响。在电极表面,二氧化碳的传质能力决定反应物的供应效...
1天前
010

锡基复合中空纤维电极电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酸研究获进展

有研究认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燃料或高值化学品特别是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甲酸等,有望实现二氧化碳温和、清洁转化。实现安培级的二氧化碳还原电流密度以及高效转化率,对推动二氧化碳电催化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作...
1天前
010

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制甲酸研究获进展

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还原技术是前景广阔的可持续未来技术。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实现可储存液体燃料的高效生产是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瓶颈。同时,在大电流密度下,催化剂表面无论发生CO2还...
1天前
010

科学家发展出新型三维共价有机框架 助力实现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锂(Li)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被广泛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活性锂的持续消耗,导致锂金属电池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在锂负极上构建人工固态...
1天前
010

上海高研院等实验证实二氧化钌非交变磁特性 

交变磁性是近年来提出的第三类基本磁相。交变磁性既有反铁磁体的零净磁场,又具有铁磁体的自旋劈裂现象。通常,两者被认为是不相容的。交变磁性兼具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的优势,为制造自旋电子器件带来了新突破口,在磁...
1天前
010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注入器实现100MeV束流加速

10月30日,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开启注入器束流调试并实现束流贯通。束流加速能量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100兆电子伏特(MeV)。 SHINE作为最新一代基于连续波超导加速器的高重频自由...
6个月前
010

上海高研院等在精准生物润滑研究方面获进展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会导致疼痛、功能障碍及永久性关节损伤。目前,骨关节炎病情发展被普遍认为是不可逆的。因此,在骨关节炎早期进行及时治疗并延缓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节间润滑缺失是骨关节炎的重...
1天前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