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发布
在3月21日首个“世界冰川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 根据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2020年前后中国最新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
土壤介电性质研究获进展
土壤复介电常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敏感关系构成地球探测技术的核心基础。这些技术包括用于测量原位土壤湿度的时域反射法和频率反射法、地下目标识别的探地雷达以及实现全球和区域土壤水分反演的主/被动微波遥感方法...
西北研究院提出河西走廊绿洲农业水生产力提升方法
绿洲是干旱区的组成单元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国土空间。水资源是维持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绿洲系统的关键。而绿洲扩张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矛盾,影响了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有研究认为,在剖析绿洲水...
西北研究院揭示1975年至2020年黄河“几字弯”沙漠化时空变化
黄河“几字弯”是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的发起地之一,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黄河“几字弯”因黄河绕行这一区域的形状似弯曲环抱的“几”字而得名,泛指黄河流经的甘肃、宁夏、内...
重建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活动强度研究获进展
敦煌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当前,敦煌面临着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多重问题,其中频发的沙尘天气直接影响敦煌的生态安全以及莫高窟和阳关等历史文化遗...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多年冻土温度特征与气候关系研究获进展
多年冻土与高寒草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化。全球变暖导致多年冻土融化和退化,引发高寒草地变化,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同时,高寒草地影响地表和大气及活动层与多年冻土间的水分和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