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展出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作物设计育种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团队基于植物生理学经典理论“源库理论”即植物体内光合产物从“源”器官向“库”器官的运输与分配过程,发展出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作物设计育种新策略(CROCS)。12月...
研究揭示土壤中根系形态时空变化机制
植物三维结构形成的核心是细胞分裂方向的精确控制。植物细胞通过平周分裂实现径向生长而变粗,通过垂周分裂促进纵向生长而变高。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向组合产生了自然中多样的植物形态。当前,关于控制细胞分裂方向的机...
遗传发育所在独脚金内酯信号感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化和适应得以在不同环境中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植物如何调控生长发育以及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尚不清楚。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即分蘖数目这种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作用...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转座子改良水稻性状
转座子(TE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DNA重复序列,约占水稻基因组的35%。转座子是植物产生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及表型变异。水稻的泛转座子变异图谱研究表明,转座子在水稻...
豆科植物根瘤共生固氮进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生物固氮是植物重要的进化事件之一。长期以来,生物固氮进化背后的遗传基础是研究热点。有研究发现,能够进行根瘤共生固氮的植物分布在固氮分支内,而固氮分支分布着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植物。因此,关于根瘤共生固氮的...
遗传发育所发现细胞囊泡循环新机制
内吞是将细胞外或细胞膜上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运输进入细胞的囊泡运输过程。内吞后的货物被运送到早期内体进行分选。其中,约70%至80%的内吞后的受体、通道蛋白和转运蛋白等通过循环途径再次回到细胞膜。然而,不...
遗传发育所完成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基准测试
结构变异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在基因表达调控、表型建成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结构变异跨度大、结构复杂等特性,结构变异的精准检测颇具挑战性。近年来,三代测序的发展提升了测序的长度和准确...
遗传发育所揭示脊髓损伤纤维瘢痕细胞的起源
脊髓损伤导致病变部位产生纤维瘢痕,被认为是神经再生的障碍。关于纤维化瘢痕的来源是领域内长久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在非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纤维瘢痕细胞主要来源于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而在穿透性脊髓损伤中,瘢...
遗传发育所等在植物着丝粒研究中获进展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结构。着丝粒功能异常导致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无法正确分离,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着丝粒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核小体含有H3组蛋白变体CENH3。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编辑C...
遗传发育所绘制冬小麦春化建立、维持和重置过程中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
春化是指植物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开花的现象,能够保证越冬植物在合适的光温条件下进行生殖生长,从而确保产量。小麦根据春化的需求分为需要经历春化才能开花的冬性小麦和不需要经历春化便能开花的春性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