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揭示温度决定植物细胞发育命运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温度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可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及产量形成。组蛋白变体H2A.Z已被证实能够感知温度变化,并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影响植物形态建成。多梳蛋白抑制...
2天前
020

科学家解析小麦串联激酶免疫新机制

3月2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领衔的植物免疫团队与合作者,揭示了串联激酶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全新免疫机制,即一个非典型的NLR蛋白WTN1与串联激酶WTK3协同识别病原菌的效应蛋...
2天前
020

研究发现植物光形态建成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作为重要的环境信号,光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当植物幼苗出土见光后,光信号迅速激活光形态建成,表现为下胚轴生长抑制、子叶张开变绿以启动光合作用。这是植物早期生长...
2天前
010

科学家完成中国春小麦基因组近完整组装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基因组庞大、高度重复且为异源六倍体,使得小麦的完整组装面临挑战。2018年,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发布了中国春小麦参考基因组。但是,该基因组组装存在大量未解析的重复区域和...
2天前
010

科学家破解大豆发育“基因密码”助力精准分子育种

大豆是人类与家畜植物性蛋白质和油的重要来源。目前,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策略加速大豆育种颇为重要,而揭示关键基因和大豆器官发育的调控网络则对分子设计育种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
2天前
010

高粱抗寄生关键基因发现助力作物抵御寄生植物危害

寄生植物对作物的危害由来已久,尤以列当科-独脚金属和列当属寄生植物危害最为严重。独脚金主要危害高粱、玉米和谷子等单子叶作物,列当主要危害番茄和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因此,研究寄生植物的作用机制,解析宿主...
2天前
010

科研人员开发出高效植物mRNA递送系统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递送基因编辑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风险和脱靶效应。近年来,无外源DNA残留的基因组编辑递送技术备受关注。尽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递送策略在...
2天前
010

研究揭示核糖体质量控制调控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新机制

两系杂交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推动着杂交水稻的发展。超过95%的温敏两系杂交稻组合由含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的不育系配组而成,凸显了tms5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方面的重要地位。 全球极端天...
2天前
020

研究开发出植物高效精准大片段DNA操纵及染色体编辑技术

基因组结构变异(SV)是植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也是基因组进化和优异农艺性状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探究如何高效精准地操纵植物基因组结构变异对植物性状改良和农业生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CRI...
2天前
020

研究揭示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谱系命运可塑性

在哺乳动物脊髓发育进程中,干细胞通过增殖、迁移与分化,孕育出多样的神经细胞,进而构建复杂精密的神经环路。而成年后,脊髓神经干细胞特性减弱,难以在脊髓损伤后重现发育过程,导致恢复难度大,使患者终身残疾...
2天前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