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根羽藻适应潮间带环境的基因组进化研究获进展
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是在北温带海洋潮间带广泛分布的大型绿藻。假根羽藻生存需适应不断变化的潮汐、温度和紫外线辐射等环境因素。涨潮时,假根羽藻的光合蛋白可在蓝绿光和绿光为主...
研究发现灌木多样性和乔木多样性对提升森林生产力同样重要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增加树木多样性能够提升森林生产力。但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乔木物种多样性,较少涉及森林的多层结构。其中,林下层容纳了...
表观遗传调控植物胚胎发育和种子耐脱水性研究获进展
DNA甲基化是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的表观遗传修饰,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表达。在植物中,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途径是建立和维持DNA甲基化的关键机制,能够抑制转座子的活性...
研究揭示RNA去甲基化酶的氧化还原修饰调控番茄果实成熟机制
活性氧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响应逆境胁迫以及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多种活性氧分子中,过氧化氢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调控干细胞分化、花粉管伸长、气孔发...
研究揭示模式植物适应高海拔环境机制
青藏高原具有低温、强风和强辐射等极端环境特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全球广泛分布。西藏地区自然分布的拟南芥为探讨植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提供了理想材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郭...
研究揭示葡萄浆果糖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
果实糖积累决定甜度和风味,影响次生代谢和抗逆性能。肉质果实通过韧皮部筛管-伴胞复合体将光合叶片中的糖长距离运输至浆果,并在浆果维管束韧皮部伴胞卸载,最终将糖贮存于中果皮细胞液泡中。 糖转运蛋白介导果实...
研究揭示十字花科果实形状多样化的调控机制
果实是促进被子植物辐射分化的创新性状,含有多种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必需营养成分。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果实在被子植物中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如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等。通常,这些性状与特定的种子散播策略高度适应...
研究揭示养分类型效应与数量效应引起草地植物多样性丧失机制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元素富集深刻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多种养分的外源输入引起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丧失的机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资源与植物生产力、多...
植物所揭示温带森林冠层结构影响秋季物候机制
秋季物候是温带森林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指标,也是影响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解析温带森林秋季物候时空变异的驱动机制,对于准确预测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碳汇能力至关重要。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宏观气候是...
植物所关于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的共存机制研究获进展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关于外来物种归化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预适应假说认为亲缘关系近的物种更易归化,而达尔文归化假说认为亲缘关系远的物种更具归化的优势。这一矛盾被称为达尔文归化谜团。尽管生态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