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仿生离子筛分材料
自然界中,生物离子通道能够精准筛分离子。这激发了研究人员构筑仿生离子筛分材料的灵感。这些材料可以分离一种阳离子跟其他阳离子,也能够将一种阴离子跟其他阴离子分开,广泛应用于化工和环境领域。用于分离阳离子...
科研人员构建出氮化碳负载铜原子簇催化剂
在催化科学领域,单原子催化剂因独特的催化潜力而备受关注。但是,单原子催化剂的本征质量活性受限,制约其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基于少原子团簇催化剂精准可控...
高温镁电池电解质研究获进展
高温电池是特种电池的重要分支。镁金属具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高熔点和不易生长枝晶等优势,因而镁金属电池被认为是开发耐高温特种电源的理想选择。由于高温条件下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界面反应面临较多挑战,因此设计耐...
科学家构筑用于压力传感的绿色、超弹多孔新材料
当前,可穿戴电子产品、人机界面、智能检测等领域对响应外部机械刺激并提供实时信息的压力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常见的压力传感器为电容式,且结构相对简单,由两个平行导电电极板和中间的弹性介电层组成。其中,弹...
科学家开发出物种-代谢双靶向的微生物细胞及酶资源挖掘新技术
微生物及其合成的各种酶支撑着生物圈中较多关键的生态过程。在环境中高效识别与挖掘具有特定原位代谢功能的细胞和酶是微生物组科学与产业的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
科学家发展出基于固液界面动态双电层的机械能产电新途径
随着微小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以及低能耗分布式传感器需求与日俱增,在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进而为低功耗电子产品供能并发展自供能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电磁发电需要复杂的设备,同时,基于固固界面的摩擦产电...
蓝细菌生物钟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蓝细菌作为光能驱动的合成生物学重要底盘细胞,是捕获和转化二氧化碳的重要微生物。蓝细菌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产品。生物钟通过调控蓝细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基因表达、重要代谢途径...
科学家制备出新型硅酸盐沸石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是微孔结晶材料,在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沸石分子筛孔径尺寸通常小于1纳米,这一特性使沸石分子筛成为实现客体分子择型催化和吸附分离的关键,但这些微小的孔隙限制了沸石分子筛在处理更...
新型寡聚受体设计策略助力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效率和稳定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团队,在新型多臂寡聚受体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了两类多臂寡聚受体3BY和3QY,并通过调节非稠合核心单元的刚柔度,实现了对外围功能臂的构型及聚集...
青岛能源所研发出用于甲烷高效电合成的高性能铜基钙钛矿/氧化钙复合催化剂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CO2)电催化并转化为高值产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CO2还原的众多产物中,甲烷(CH4)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绿色清洁、存储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