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家发现猴痘病毒关键抑制剂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猴痘病毒核心蛋白酶(CorePro)三维结构,揭示了核心蛋白酶底物识...
研究揭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2R被内源性配体LTD4激活的结构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尹万超团队联合临港实验室蒋轶团队、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团队,揭示了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2R与内源性配体LTD4的特异性结合模式,并在分子层面阐述了受体激活机制,为...
骨关节炎“肠-关节轴”发病机制提出
4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课题组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科研人员,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目前,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清,也无安全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的药物。探明骨关节炎发病机...
研究发现强效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ALKBH5共价抑制剂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团队和杨财广团队,在ALKBH5小分子抑制剂发现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发现了靶向ALKBH5 Cys200的共价抑制剂,开展了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并通过化学生物学手...
新研究实现结构多样化复杂鞘糖脂高效制备
鞘糖脂是两亲性的复杂生物分子,其结构特征为亲水性糖链通过糖苷键与疏水性脂质共价连接。该类分子广泛分布于细胞和组织中,参与细胞识别、免疫逃逸、病原体感染与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但是,糖鞘脂具有异质性...
科研人员构建出基于肿瘤细胞膜囊泡的个性化纳米疫苗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平和尹琦团队构建了基于肿瘤细胞膜囊泡的个性化纳米疫苗。该疫苗通过向B细胞提供多重活化信号,触发了抗肿瘤固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实现了高效抗肿瘤的作用。近日,相关研究成...
研究提出药物缓控释放“3D通道迷宫”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临港实验室、西藏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了题为《控...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团队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SurfDock。这一方法利用蛋白质表面信息构建几何扩散神经网络,高精度自动生成配体结合构象,并应用于基于结构...
上海药物所等基于酮官能团接力实现芳烃多位点修饰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戴辉雄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蓝乐夫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发表了题为Multi-site modifica...
科学家揭示高危前列腺癌代谢干预机制及诊断标志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课题组、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徐骏宇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秦骏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薛蔚和董柏君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李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