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航院张一慧课题组报道具有连续变形和锁定能力的小尺度驱动器及多模式微型机器人
形状重构能力可赋予机器人丰富多样的运动模式,极大提升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当前,这类机器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形态改变:一是采用舵机等机械结构精确重构;二是依靠智能材料制成、兼具变形和锁定能力的变刚...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课题组揭示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代谢重编程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压力与刺激。巨噬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免疫功能时高度依赖特定的代谢重编程。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某些代谢改变可能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但...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马静团队合作发文阐释极性拓扑研究进展
铁电材料凭借其可随外场翻转的自发极化,在新型电子信息器件、能量存储与转换以及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受限于晶格对称性排列的传统铁电畴不同,近年来铁电体中极性拓扑畴的发现为铁电物理和应用的发展...
清华大学物理系王亚愚、张金松团队合作揭示自旋构型对反铁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调制
自2013年清华物理系团队与合作者在铁磁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来,探寻全新的量子反常霍尔系统始终处于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MnBi2Te4作为首个同时具有二维结构、本征反铁磁序和能带拓扑性...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任政儒团队在风电运输与安装海上作业领域取得新进展
风力发电作为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漂浮式风电的发展具有大型化、规模化及深远海化等特点,伴随而来的是安装难、成本高、运输慢、作业窗口期短等诸多安装和运输工程难题。风电运...
清华大学航院郑泉水团队合作实现结构超滑界面超高热导的分辨测量
石墨作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层状材料之一,自16世纪被应用于书写至今,在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持续焕发着生命力。当两个原子级光滑的石墨表面以一定旋转角度堆叠时,其界面将实现近零摩擦和零磨损的结构超滑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欧光朔实验室揭示微管蛋白尾部调控神经纤毛结构分化机理
纤毛是在真核细胞表面广泛分布的一种细胞器,作为细胞的“信号天线”,其核心骨架——轴丝微管的精确组装对生物感知功能至关重要。纤毛的核心结构——由微管蛋白构成的“轴丝”,就像建筑钢筋般支撑整个纤毛,但不同...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耿子涵团队合作提出增强现实显示新范式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耿子涵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单位,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三维可变焦超构元件,可实现增强现实显示中焦点位置的精确动态调控。该成果为解决增强现实显...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存储实验室团队获得2025年ASPLOS/EuroSys大模型推理优化竞赛冠军
3月30日至4月3日,第30届面向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支持国际会议(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LHCb、ATLAS、CMS团队共享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当地时间4月5日,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基金会在美国洛杉矶宣布了2025年科学突破奖获奖者名单。包括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LHCb、ATLAS、CMS团队成员在内,来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