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吴继红教授课题组联合德国院校合作发表能源顶刊综述

近日,我院吴继红教授、劳菲副教授课题组联合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和生物经济研究所、柏林洪堡大学Philipp Grundmann教授在能源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评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发表综述文章《农作物加工副产物利用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潜力:以柑橘和甘蔗副产物为例》(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duction potentials in the crop processing by-products utilization chains: A review on citrus and sugarcane by-products)。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吴继红教授课题组联合德国院校合作发表能源顶刊综述

全球人口增长与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粮食生产系统正面临资源约束与碳排放控制的严峻挑战。作为全球第三大碳排放源,农业食品系统的低碳转型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战略意义。作物加工副产物(CPBP)的资源化利用,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兼具环境效益与产业价值的突破路径。本研究聚焦甘蔗与柑橘两大全球年产量高但副产物资源化效率不足的典型CPBP,系统评估其全生命周期减排效应。通过构建”技术-经济-环境”三维分析框架,创新性地对比传统管理模式与新兴高值化路径的碳排放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吴继红教授课题组联合德国院校合作发表能源顶刊综述

农作物加工副产物利用链的流程

在文中主要探讨了:农作物加工副产物利用链定义;柑橘和甘蔗加工副产物化学组成;柑橘和甘蔗加工副产物利用链比较;传统的农作物加工副产物管理(填埋、焚烧、堆肥、饲料)的温室气体排放;新兴的农作物加工副产物管理(转化为食品、化学品、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开放性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吴继红教授课题组联合德国院校合作发表能源顶刊综述

柑橘和甘蔗加工副产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袁林为共同第一作者,吴继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100802)的资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