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石立特、陈雨浓)4月11日,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2025年地理空间周(ISPRSGSW 2025)在阿联酋迪拜圆满落幕。本届大会由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主办,吸引全球20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出席大会,武汉大学师生代表团参会并斩获多项荣誉。
大会开幕式特别报道了李德仁院士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基金会的卓越捐赠。李德仁院士在主论坛作题为《时空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Spatio-temporal Intelligence for SDG)》的特邀报告,展示了中国在北斗、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介绍了东方慧眼智能遥感卫星星座实现从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到服务大众的服务模式创新跨越。
本届大会以“摄影测量与遥感创造更美好未来”为主题,围绕地球观测技术创新设置16个前沿研讨会和45场专题会议。杨必胜教授主持“激光扫描2025(Laser Scanning 2025)”分会场,深度探讨新一代点云数据处理技术;邵振峰教授主持“城市环境遥感监测(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for Urban Environment)”分会场,系统性梳理城市遥感技术体系;梁欣廉教授主持“智慧农林2025(Smart Forests and Agriculture 2025)”前沿论坛,分享在农业遥感监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验室青年梯队全面出击:研究生王殷瑞、黄海燕、程鹏、徐宇航、金昂、陈雨浓、马占宇、周涛、ShimaaHolail、邱欢、段聪、叶鹏、毛养素等分别进行口头报告,现场讨论热烈。2024级博士生陈雨浓荣获“城市环境遥感监测”专题最佳论文奖,2022级博士生毛养素荣获“遥感场景中的数据管理与质量”专题最佳论文奖,2023级硕士生叶鹏斩获极具竞争力的ISPRS基金会旅行资助奖(TIF)。
大会共接收全球700余篇投稿,最终入选413篇论文,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收录十余篇全文和数篇摘要,入选数量居全球高校前列。由武汉大学主办、李德仁院士担任主编的英文期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GSIS)召开编委会会议,龚健雅院士主持,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编委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
据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地理空间周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重要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武汉大学曾主办2017年的地理空间周活动。
另悉,李德仁、龚健雅还带队拜会了我驻迪拜总领馆、我驻阿曼大使馆,推动武汉大学遥感卫星地面站与阿曼兰斯地面站组网服务全球的战略合作。
(编辑:肖珊)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