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团队开发AI无创预测子痫前期技术 助力全球母婴健康
(通讯员唐艳丽)作为人体唯一可直接观察神经血管的活体器官,眼睛在反映全身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窗口”作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与附属第一医院王子莲教授团队联合攻关,首次通过眼底血管特征实现子痫前期(PE)无创早期预测,研究成果4月5日发表于《npj Digital Medicine》。
PE作为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因。现有预测方法多为侵入性且成本高昂,基层推广困难。研究团队创新性地以早孕期眼底血管改变为突破口,采用AI深度学习算法提取视网膜特征,结合临床数据构建PROMPT预测模型(PE风险因素-眼科数据-平均动脉压预测试验)。
该研究首次证实眼底血管特征可作为PE预测的新型生物标志物,PROMPT模型预测PE的AUC达0.87(0.83-0.90),预测早产型PE高达0.91(0.85-0.97),显著优于基线模型(p<0.001)。该技术可将严重不良妊娠结局检出率提升至41%,预计每10万例筛查可预防1809例PE发生,节约社会总成本超5000万美元。PROMPT模型具备无创、便捷、成本效益高等优势,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为中低收入国家的母婴保健决策提供依据,对优化妊娠期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