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解垩教授团队在共同富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解垩与博士研究生王溪合作研究成果《教育机会平等与共同富裕:兼论财政的调节作用》在权威期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在线发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5年初,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国减贫工作将长期处于开发式帮扶和防止返贫致贫的新阶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强调了缓解相对贫困问题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性,“后扶贫时代”的治理重点已从“输血式”帮扶转向保护和培育内生发展动力。教育机会平等关乎个体的内生发展动力能否充分发挥,不仅是衡量“起点公平”的重要标准,更有可能成为治理相对贫困的关键切入点。
本研究尝试从教育机会角度出发,针对相对贫困的治理问题,为推进教育公平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依据。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将财政相关变量纳入分析框架,阐释教育机会平等影响相对贫困的作用机理以及财政治理对策。在数理分析基础上,基于“环境-努力”分析框架测度不同群体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系数(IOp,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考察教育机会平等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财政调节作用,并就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探究。
本研究通过数理推导发现,教育机会平等可以改善相对贫困状况,公共财政支出能够减轻教育机会的环境相关性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表明,无论以概率还是程度衡量相对贫困,教育机会平等均会缓解相对贫困,这一效应在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公共财政支出在两者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其中社会保障、就业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均发挥了显著有效的调节作用,但财政教育支出的政策效应仍然存在提升空间。户籍因素、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父母职业阶层环境因素是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强调,当前中国的教育机会还存在不平等的情况,这是相对贫困治理和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全面增强公共教育资源可获得性,并提高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协同推进教育公平与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此外,还需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弱化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解垩,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次),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5篇)、《管理世界》(2篇)等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曾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2次)等。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