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2025-4-16】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2025-4-16】

1. 华中农业大学开发水稻表型智能分析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杨万能团队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发表研究,建立基于​​无人机图像​​的水稻抽穗期高通量表型识别模型,可替代传统人工调查,为作物育种提供新工具。该技术已应用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水稻研究项目。
来源:中国科学报

​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蝉联中外合作办学榜首​
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显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三年位居中外合作办学类第一,其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前50名,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产出量同比增长35%。
来源:中国教育报

​3.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揭示水稻代谢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海南大学,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解析水稻精米代谢物遗传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Genome Biology》,为功能稻米育种提供新思路。
来源:众智网

​4. 浙江大学启动中西文明国际科考项目​
浙江大学组织本科生赴希腊开展​​数字考古​​研究,计划构建文明对比数据库。项目将运用三维扫描技术记录雅典卫城等遗址,成果拟用于人文社科交叉研究。
来源:南京大学高等研究院

​5. 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装置助推科研突破​
上海科技大学依托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2025年已在《自然》《科学》发表5篇论文,其结构生物学平台服务全球30余个科研团队。
来源:人民网

​6.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破解系外行星形成谜题​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通过动力学模拟,揭示​​巨行星扰动​​与轨道共振协同作用可形成特殊行星系统构型,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来源:众智网

​7. 南方科技大学首创实验室双导师制​
南方科技大学实施​​跨学科双导师​​管理模式,2025年在《自然》《科学》发文量同比增40%,其超算中心培养的AI复合型人才受业界青睐。
来源:自然指数报告

​8. 复旦大学证实数字技术可降低痴呆风险​
复旦大学联合团队在《自然-人类行为》发表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适度使用智能设备可使​​痴呆风险降低58%​​,建议开发适老化认知预警系统。
来源:Nature Human Behaviour

​9. 华东师范大学优化AI视觉编码算法​
华东师大团队改进多模态信号压缩技术,将环境视觉数据量缩减至1/20,显著降低助盲设备算力需求,相关代码已开源。
来源:众智网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调查学术不端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博士后焦某某涉嫌抄袭启动调查,已暂停其工作。该校强调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结果将向社会公示。
来源:上观新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