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刘建政团队在跨境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源-汇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公共事务学院刘建政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环境与公共卫生健康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发表了题为“量化中日韩三国PM2.5污染及其相关健康影响的源-汇关系:双重视角和跨学科方法”(Quantifying the source-receptor relationships of PM2.5 pollution and associated health impacts among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A dual perspective and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耦合多学科模型方法,从生产和消费视角对中日韩三国之间因跨境细颗粒物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源-汇关系进行了系统定量,研究结果为中日韩三国之间跨境细颗粒物污染的环境责任分配和未来跨区域合作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厦门大学刘建政团队在跨境空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源-汇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跨境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污染是中日韩三国之间长期存在的重大环境冲突问题,其对公共健康的不利影响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担忧和科学界的持续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仅关注各国直接生产活动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及其环境健康影响,忽略了跨区域产品贸易和消费活动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的跨国转移,围绕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跨境PM2.5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量化研究尤为缺乏。结合生产和消费双视角系统解析中日韩三国之间大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源-汇关系,对理解污染产生背后的驱动因素,促进三国之间的大气环境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耦合了环境科学、大气物理化学、环境经济学和流行病学等跨学科模型方法建立了中日韩三国间大气污染溯源综合评估框架。首先,研究基于多模型行业匹配表和贸易流矩阵关系将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编制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相链接,建立详细表征中国各省在内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此模型,结合全球高精度污染物排放清单EDGARv6.1,进一步建立了消费视角下的国家排放清单及其空间分布。然后,研究使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GEOS-Chem开展多情景模拟,系统评估了中日韩三国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污染排放贡献对中日韩三国PM2.5污染时空分布影响。最后,基于跨区域人群生活暴露行为和污染暴露响应模型,系统评估了不同生产和消费主体对中日韩三国人均 PM2.5浓度、PM2.5 人群暴露吸入量、PM2.5污染过早死亡人数三项人群健康指标的贡献和变化趋势。


研究发现,从人均 PM2.5浓度来看,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中国对日、韩两国的人均 PM2.5 浓度贡献量都远高于日、韩两国对中国人群的贡献量。然而,当综合考虑到人口基数和生活行为差异,在生产和消费双视角下,日、韩两国对中国的PM2.5人群暴露吸入量和过早死亡人数的贡献量均不容忽视,且消费视角下的贡献尤为突出。以PM2.5污染过早死亡人数来看,2015年,日、韩两国消费引起的全产业链排放引发的PM2.5污染贡献了中国9.79 [95% CI: 8.93~10.64] 6.96 [95% CI: 6.36~7.56] 千人的过早死亡,高于中国对日、韩两国的贡献量 (分别为3.91 [95% CI: 2.78~ 5.01] 4.63 [95% CI: 3.97~5.28] 千人)2017年,日、韩两国消费对中国PM2.5污染过早死亡人数贡献量略有下降 (分别为7.75 [95% CI: 7.02~8.47] 5.03 [95% CI: 4.55~5.49] 千人),但依然高于中国对日、韩两国的贡献量 (分别为 3.69 [95% CI: 2.57~4.79] 4.43 [95% CI: 3.75~5.1] 千人)。此外,研究还发现全球其他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中日韩三国的 PM2.5 污染及其健康效应方面具有广泛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当综合考虑到消费引发的全产业链系统排放时,中日韩三国之间的 PM2.5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相互贡献呈现缩小甚至逆转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大气污染及应对不能仅限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要与全球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合作,从生产和消费多个视角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减排措施和合作方案。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刘建政副教授与爱丁堡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及英国国家对地观测中心研究科学家姚飞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昌大学旅游学院陈泓文博士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赵红艳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101199、42375168) 以及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016518/1)的资助。此外,研究还得到了厦门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和方少荣老师的支持。

原文链接:

Quantifying the source-receptor relationships of PM2.5 pollution and associated health impacts among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A dual perspective and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Vol. 0, No. 0

公共事务学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