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大学杜灵杰团队首次实验发现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
南京大学杜灵杰团队自主设计并搭建了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观测到引力子模。该发现为量子计算与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来源:人民日报
2. 苏州大学王殳凹团队创制全球最高效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
苏州大学王殳凹团队联合湘潭大学研发的核电池能量转化效率提升近8000倍,能量密度达3.9 mW/cm³,创全球最高纪录。该技术为深空探测与微型化电子设备供电提供突破性方案,成果发表于《自然》。
来源:人民日报
3. 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团队开发异体CAR-T疗法攻克自身免疫病
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团队研发的“现货型”CAR-T疗法将成本降至传统方法的1/10,成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入选《细胞》十年里程碑论文,并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来源:人民日报
4.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多校发现层状室温金属性交错磁体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陈朝宇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首次发现层状金属性交错磁体Rb1-δV2Te2O,其室温磁有序与自旋-谷锁定特性为自旋电子学与量子器件研发开辟新路径,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来源:小柯物理
5.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赵岩团队解析神经递质转运体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团队联合物理所姜道华,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揭示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为抑郁症与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来源:人民日报
6. 南京大学王涛团队揭示超大质量黑洞调控星系演化关键证据
南京大学王涛团队通过分析星系冷气体含量,首次证实超大质量黑洞质量是调控星系演化的核心物理量,为中心黑洞影响星系生死转变提供直接观测证据。
来源:人民日报
7. 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破解克氏综合征男性不育难题
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编辑与细胞干预技术,揭示额外X染色体导致生殖细胞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提出早期干预新策略,成果发表于《自然》。
来源:人民日报
8. 国科大苏刚团队实现自旋超固态极低温制冷突破
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团队在三角晶格量子磁体中首次观测到自旋超固态,并实现94毫开尔文极低温制冷,为量子科技与空间探测提供无氦-3制冷新方案,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来源:人民日报
9. 中科院物理所姜道华团队揭示神经递质转运体动态结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姜道华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多巴胺转运体在药物作用下的构象变化,为精神疾病药物设计提供高精度结构基础,成果发表于《细胞研究》。
来源:人民日报
10. 福建物构所开发纳米固体超强酸光催化工业技术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付贤智团队成功量产纳米固体超强酸光催化剂,推动我国光催化技术标准化,相关技术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来源:科技成就简报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