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科院启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旨在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国际化开放式科学中心,模拟虚拟地球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8项关键议题,包括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等。该项目整合遥感、传感器等数据,为全球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并探索大数据驱动的新科研范式。
来源:经济日报
2. 清华大学光计算芯片太极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清华大学方璐、戴琼海团队研发的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通过光子干涉-衍射联合传播模型实现高效能推理与训练,系统能效达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无人系统提供算力突破,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 北京大学原子级纳米激光器革新光子技术
北京大学马仁敏团队基于奇点色散方程理论研制出原子级特征尺度的介电纳米激光器,并构建可重构光频相控阵。该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为光通信与传感技术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科学报
4. 国科大杭高院张夏衡团队开发药物分子合成新策略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张夏衡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提出替代二苯甲酮类药物分子的生物电子等排新策略,通过新型催化方法优化医药活性中间体合成路径,助力药物研发效率提升。
来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官网
5. 深圳理工大学联合南开大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深圳理工大学与南开大学签署协议,共同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并推进学科共建、科研攻关及平台共享。此外,该校与华大基因、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合作设立硕士生专项计划,培养工程实践与原始创新能力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来源:深圳特区报
6. 中科院高能所发现底介子衰变中CP对称性破坏证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团队,利用LHCb实验数据,首次在底介子到粲偶素衰变过程中观测到约10⁻²的CP破坏现象,为验证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及探索新物理机制提供关键实验依据。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7. 国科大杭高院周斌团队揭示心脏内皮细胞发育谱系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周斌团队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表成果,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心脏内皮细胞发育轨迹,发现关键调控因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来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官网
8. 清华大学完成光合作用量子模拟实验
清华大学龙桂鲁、阮东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通过量子计算模拟光合作用能量传输过程,揭示量子相干性在能量传递中的核心作用,为人工光合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9. 国科大杭高院陈效双团队提出新型红外探测器技术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陈效双团队开发非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利用新型材料实现高灵敏探测,在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应用潜力,成果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
来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官网
10. 中科院与深圳理工共建开源芯片创新平台
中国科学院与深圳理工大学、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合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联合攻关高性能芯片技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来源:深圳特区报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