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梅海涛、汤莫亚)湖北省科协发布了2024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我校2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姜卫平、楼益栋、江金光教授团队的“北斗高精度增强定位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团队的“合成电化学新技术”。
北斗高精度增强定位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大时空基础设施。高精度增强定位是北斗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突破口。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姜卫平、楼益栋、江金光团队瞄准北斗工程建设和规模化应用国家重大需求,从北斗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芯片模组及重大工程应用开展了全链条科研攻关,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构建北斗星地协同高精度增强定位成套技术,创新复杂场景星地增强服务无感切换方法,研制面向海量用户的星地一体化增强服务系统,性能相比国际高水平竞品在复杂场景具有优势,实现自主可控和对国外竞品替代;提出复杂场景北斗组合导航自适应低功耗调整、实时低计算复杂度嵌入式抗差等方法,突破极简型射频接收、低功耗和SoC芯片化多传感器硬件自适应集成等技术,研制智能多传感器融合定位SoC芯片、模组及系统;突破卫星遮挡环境下北斗、惯导、测量机器人等多源融合监测技术,创新变形时间序列非线性分析理论与智能预测方法,研制多源融合北斗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实现1毫米级精度、实时、自动、三维一体化变形监测。
该成果应用于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高精度安全监测,并推广到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等海外工程建设。主持的“北斗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区域到全球”实践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案例集。团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合成电化学新技术
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的精确控制程度,其微观核心则是电子的精准操控水平,当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与行业,映射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物质合成的应用则尚处初步阶段。
雷爱文教授团队在合成电化学领域接连获得重要突破,7月在《科学》上首次报道可编程波形交流电合成技术,成功发现了两类阳极氧化耦合阴极放氢气反应。通过编辑交流电的频率、电流和占空比等参数生成定制化的波形,实现对过渡金属催化物种的精准控制,突破了直流电催化对隔膜电解池的依赖。该研究为电子精准控制技术转嫁到电合成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8月在《自然》发表纳米金属阴极催化还原氘代反应,通过电催化阴极还原策略,以廉价易得的氘水为氘源,高效构建传统方法难以合成的高价值氘代药物。该研究充分展示了合成电化学在药物开发和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11月在《科学》报道了电还原二氧化碳耦合氧化羰基化反应模式,将工业上最常用但有毒有害的一氧化碳升级替换成惰性无毒的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医药和农药领域有重要应用的非对称脲。电热耦合模式推广到化工生产中将有望消纳二氧化碳,在物质转化层面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战略。合成电化学新技术不仅在绿色物质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路径,还为化学化工的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合成电化学技术迈向了精准化与多样化的台阶。
据悉,“2024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由全省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协等推荐,经专家评审、院士投票评选而出,旨在充分激发湖北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反映湖北科技创新与发展成就,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编辑:肖珊)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