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速递】今日高校科研十大要闻【2025-3-21】

高校热点4周前发布 acda
23 0 0

【高校速递】今日高校科研十大要闻【2025-3-21】

1. 中科院月壤研究确定月球最古老撞击遗迹形成时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团队通过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分析,首次确定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为太阳系早期撞击历史提供关键锚点。该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 中科院下一代“人造太阳”关键系统通过验收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测试验收,系统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迈入新阶段。
来源:中科院之声

3. 中科院物理所实现二维金属单原子层制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成功制备厚度仅头发丝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突破传统金属材料维度限制,为二维金属研究与量子器件开发开辟新方向。
来源:中科院之声

4. 上海交大医学院启动医工交叉双博士培养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推出“4+4+X”本博贯通MD+PhD双博士学位项目,整合医科与工科优势,培养人工智能与医学交叉领域拔尖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5. 清华大学协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公布重磅奖项
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公布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及前沿科学奖。清华大学协办大会,并有多篇论文获前沿科学奖,涵盖数学、理论计算机等领域,体现学科交叉优势。
来源:新京报

6. 南开大学AI多模态研究助力机器人技术突破
南开大学团队在多模态思维链(MCOT)研究中取得进展,结合视觉、语言等多模态信息提升AI推理能力,为机器人领域的具身智能发展提供新方向。
来源:AI多领域动态

7. 南方科技大学镍基超导材料突破麦克米兰极限
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团队制备的镍基高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突破40K,为揭示高温超导机理提供新突破口,相关成果近期连续发表于《自然》等顶刊。
来源:深圳新闻网

8. 复旦大学推动跨文化智能学术评价体系
复旦大学赵星教授团队利用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库技术,构建智能化学术评价工具,在论文质量评估、人才选拔及AI社会价值对齐等领域取得应用进展。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9. 杭州师范大学首篇《自然》论文实现校史突破
杭州师范大学郭瑞庭团队联合中科院团队在《自然》发表麦角生物碱合成机制研究,首次以第一单位身份登陆顶刊,标志其“双一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来源:澎湃新闻

10. 武汉大学开发牙周炎纳米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武汉大学付磊团队研发的抗菌与骨再生一体化纳米药物完成临床前试验,通过微环境调节促进牙周组织修复,计划年内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