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如何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

摘要写作:如何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专业读者提供研究的核心内容,还帮助非专业人士快速了解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许多研究者在撰写摘要时,往往忽略了非专业读者的需求,导致摘要难以被广泛理解。本文将从摘要的定义、结构、写作技巧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如何撰写一份既简洁又易懂的摘要,使其能够吸引非专业人士的关注。

一、摘要的定义与作用

摘要是对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浓缩,通常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读者提供快速了解论文内容的途径,同时帮助编辑和审稿人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进一步阅读。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摘要不仅是决定是否继续阅读论文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研究价值的重要依据。

二、摘要的结构与要求

  1. 标题
    标题应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反映研究的核心内容。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标题则需控制在12个词以内。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是一个清晰且具体的标题。
  2. 摘要正文
    摘要正文通常分为四个部分: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每个部分的字数分配如下:

    • 背景: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字数约为正文字数的20%。
    • 目的: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字数约为正文字数的10%。
    • 方法:描述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字数约为正文字数的60%。
    • 结果: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字数约为正文字数的10%。
    • 结论:概括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展望,字数约为正文字数的10%。
  3. 关键词
    关键词是帮助读者和搜索引擎检索论文的重要工具。中文摘要应选择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则需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例如,“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数据分析”等。
  4. 语言与风格
    摘要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和公式。同时,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避免使用“本人”、“作者”等第一人称。

三、撰写摘要的技巧

  1. 明确目标读者
    撰写摘要时,应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对于非专业人士,摘要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分析方法。例如,在介绍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时,可以使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其对农业的影响,而非仅列出复杂的模型和数据。
  2. 使用简单语言
    摘要的语言应尽量简单易懂。例如,“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某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下降了20%。”这种表述比复杂的统计分析更容易被非专业人士理解。
  3. 突出研究价值
    摘要应突出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农业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这种表述能够吸引非专业人士的兴趣。
  4. 使用具体数据
    具体数据能够增强摘要的说服力。例如,“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中,某地区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累计达100万吨。”这种表述比抽象的描述更具吸引力。
  5. 避免冗余信息
    摘要应避免冗余信息和不必要的细节。例如,“本研究采用了先进的气象模型和统计方法。”这种表述过于笼统,可以改为“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摘要示例:

标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过去十年中,某地区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累计达100万吨。研究采用先进的气象模型和统计方法,揭示了温度升高对作物产量的具体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天气导致某些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产量下降幅度达20%。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农业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数据分析;气象模型

五、总结

撰写一份既简洁又易懂的摘要,需要研究者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和背景。通过明确结构、使用简单语言、突出研究价值和具体数据等技巧,可以有效提升摘要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学术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撰写摘要,让研究成果惠及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